各種立柱及千斤頂的維修 1 立柱、千斤頂在解體之前,必須清除干凈表面附著的煤塵及油污等。 2 立柱、千斤頂檢修時,首先要熟悉立柱、千斤頂缸口結構,根據 缸口結構式,做好拆卸工作。
各種立柱及千斤頂的維修
1 立柱、千斤頂在解體之前,必須清除干凈表面附著的煤塵及油污等。
2 立柱、千斤頂檢修時,首先要熟悉立柱、千斤頂缸口結構,根據
缸口結構式,做好拆卸工作。
2.1 立柱、千斤頂缸口的結構型式。
液壓支架用的立柱、千斤頂缸口與導向套連接結構大致分為方鋼絲、卡環(三半環)和螺紋三種缸口結構,立柱根據結構型式又分為單伸縮立柱和雙伸縮立柱。在單伸縮立柱中,又分為帶機械加長桿和不帶機械加長桿二種型式。方鋼絲缸口結構如圖1所示。
3.3 立柱、千斤頂與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時允許用油石修整:
A.軸向劃痕深度小于0.2㎜,長度小于50㎜;
B.徑向劃痕深度小于0.3㎜。長度小于圓周的1/3;
C.輕微擦傷面積小于50㎜2;
D.同一圓周上劃痕不多于2條,擦傷不多于2處;
E.鍍層出現輕微銹斑整件上不多于3處,每處面積不大于25㎜2;
3.4 活塞桿的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,缸體內孔的表面粗糙度Ra≤0.4μm。
3.5 立柱的活柱的直線度不得大于1%。,千斤頂活塞桿的直線度不得大于2%。
3.6 各類型缸體不得彎曲變形,內孔的直線度不得大于0.5%。缸孔直徑擴大,圓度、圓柱度均不得大于公稱尺寸的2%。
3.7 缸體不得有裂紋,缸體端部的螺紋、環形槽或其他連接部位必須完整。管接頭不得變形。
3.8 缸體非配合表面應無毛刺,劃傷深度不得大于1㎜,磨損、撞傷面積不得大于2㎝2。
3.9 其它配合尺寸應保證互換組裝要求。
3.10 活塞桿、缸體修復后,應符合本規范4.3.3~4.3.9的要求,涂層符合MT313、MT97標準要求,修復后活塞桿、缸體與密封件無化學反應。
3.11 活柱如有輕微或小面積銹蝕時可采用局部采用快速筆涂電鍍修復。如果鍍層剝落嚴重,沒有機械損傷者,可送重新電鍍?;钪鶕p傷者,可采用低溫鍍鐵修復工藝修復后重新電鍍,并按鍍層質量檢驗技術要求進行檢驗。
3.12 立柱、千斤頂要在檢修裝配線上進行檢修,保證清潔度。
4 立柱修復組裝后的試驗
立柱經過解體、檢修和重裝后,要做空載行程試驗、最低啟動壓力試驗、密封性能試驗,試驗方法及性能要求按照MT313-1992的規定進行。
4.1 空載行程試驗;立柱在空載工況下,全行程往復動作3次,其速度不大于200㎜/min?;钊麠U伸縮長度符合設計要求,不允許有外滲漏、澀滯、爬行等現象。
4.2 最低啟動壓力試驗
4.2.1 立柱空載工況下,逐漸升壓,分別測定各級缸活塞腔和活塞桿腔的啟動壓力(均在無背壓狀況下試驗)。活塞腔啟動壓力不得超過3.5 Mpa。
4.2.2 使小缸內保持額定泵壓,當小缸中部通過大缸缸口導項套時,測定大缸活塞桿腔的啟動壓力?;钊麠U腔的啟動壓力不大于7.5 Mpa。
4.3 立柱密封性能實驗
4.3.1 活塞桿腔密封性能試驗
立柱縮至最小高度,各活塞腔分別在1Mpa和110%額定泵壓下穩壓5min,其中一根穩壓4h。要求:在同溫度下壓力不得下降和滲漏。
4.3.2 活塞腔密封性能試驗
立柱升至2/3全行程,進行軸向加載,對大缸活塞腔分別在1Mpa和110%額定工作壓力下穩壓5min,其中一根穩壓4h。要求:在同溫度下壓力不得下降和滲漏。
4.4 強度試驗(抽試)
4.4.1 立柱升至最大行程,以額定工作壓力的150%軸向加載,持續5min,不得永久變形和破壞。
4.4.2 立柱升至最大行程,活塞腔內加壓至額定泵壓的125%,持續5 min,導向套與活塞限位機構不得產生永久變形和破壞。
4.4.3 立柱升至最大行程,在柱頭和缸體同側偏心30㎜的位置以110%額定工作載荷軸向加載,持續5min,不得產生永久變形和破壞。
4.4.4 立柱升至最大行程,垂直軸預加額定初撐載荷,以15kN.m落錘能量沖擊柱頭2次,不得產生永久變形和破壞。
4.4.5 立柱升至2/3行程,以額定工作載荷的200%軸向加載,持續5 min,活塞和缸底永久變形不得大于0.5㎜。
4.5 千斤頂修復組裝后的試驗
千斤頂經過解體、檢修和重裝后,要做空載行程試驗、最低啟動壓力試驗、密封性能試驗,試驗方法及性能要求按照MT97-1992的規定進行,試驗方法除4.4.4.3與4.4.4.4做以外,其余與立柱檢測項目相同,
4.6 立柱、千斤頂檢修完后,缸筒外壁涂紅色面漆。